干细胞按照多向分化能力划分的种类。
胎盘是母体与胎儿间物质交换的器官,也是重要的造血和免疫组织。胎盘由羊膜、绒毛膜和底蜕膜等构成,通过脐带连接母体。胎盘组织由滋养细胞及间充质和血管共同组成,为免疫“豁免”组织。

干细胞新技术为未来医疗应用带来了新希望,但目前社会上公众甚至医务人员对胎盘干细胞这个概念了解不够,常将胎盘中不同的干细胞理解为一种干细胞或以为是一堆不能分开的混合细胞,或者将胎盘干细胞与脐带血干细胞混为一谈。
目前已知证明的胎盘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血管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亚全能干细胞、上皮干细胞、神经干细胞。
自1956年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完成世界上第一例干细胞移植手术起,干细胞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围产期造血干细胞由于研究较早为很多人所熟知,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胎盘干细胞由于其特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重视,因此,一场有关新老技术孰高孰低的辩论在胎盘干细胞和脐带血间产生。
据了解,来源于围产期的干细胞大概占围产组织(脐带、脐血、胎盘统称为围产组织)所有干细胞的5%,来自于脐带的干细胞大概占围产组织干细胞的5%~10%,而来自于胎盘的干细胞占剩下的85%~90%,是围产期造血干细胞的近15倍。而围产期造血干细胞应用的一个主要局限性恰恰在于它的细胞量不足,一份围产期造血干细胞通常只能支持一个体重20~30kg以内的小孩。
妈妈之所以不对小孩产生免疫排斥,就是因为在胎盘这个免疫特区里面,胎盘干细胞和胎盘的其他细胞有一个控制免疫反应的作用。这给胎盘干细胞的应用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一是胎盘干细胞可以直接服务于母亲和小孩;二是由于胎盘干细胞的免疫原性非常弱和免疫调控作用,它甚至可以惠及家族成员。
当然,对于具体治疗某一种疾病,目前还无法一概而论,要根据主治医生或者现有的临床方案的要求来执行。而反观围产期造血干细胞,首先其针对先天性的遗传病不能使用;其次,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有限。因此,胎盘干细胞的应用领域广度要远远大于围产期造血干细胞的应用。